北京美食
炒肝
炒肝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小吃,北京人习惯用它同肉包子或火烧作早点食用,有的嗜此成癖,几乎每天非吃不可。炒肝最早的用料是:猪肠和心、肺,一般不勾芡。当时民间有俗语说:‘炒肝不勾芡,熬心熬肺“。后改用肝尖和肥肠,并改为勾芡,肝香肠肥,汁水浓醇,远比前者为好。炒肝名为炒,实际近似烩,其故不解。到清道光年间,经营炒肝的店不少,其中以前门外鲜鱼口里的”会仙居“、”天兴居“两家炒肝店,最有名气。1956年开始合并,称为”会仙居’,至今一直盛誉不衰。
原料:
猪肝 500克 猪肠 3.5千克
生熟大蒜 100克 大茴香 5克
姜米 5克 水菱粉 适量
黄酱 35克 精盐 125克
明矾末 5克 醋 65克
酱 油 500克
猪油 75克 味精 10克
肉汤 5千克
制法:
1、 将猪肠正反两面用盐、醋反复揉洗洁净(详见灌肠翻洗办法)。然后盘成若干捆,分别用绳 扎紧,放入清水锅内用大火煮到用筷子能扎透时捞出,撇去浮油(
不要过早撇,使热气散掉,肠子不易熟),再将肠子洗一次,切成四分长的段(肠皮要切成信息论发长段)。将猪肝切成一寸左右的菱形片。将蒜去皮砸成泥。将茴香用猪油炸出香味,再集资放入姜米、黄酱、酱油和50克蒜泥炒成稀糊状的熟蒜泥。
2、 将猪肠放入肉汤内烧开,撇 去浮油,并放入猪肝和酱油。熟蒜泥、生蒜泥、盐搅匀,一待开起(不可久煮,以免
瘪缩,不好看不好吃),立即下水菱粉勾芡,再煮沸,撒上味精即成。
特点:
紫红色,汤晶浓油亮,肠肥肝香不腻,一般就着肉包子嘴甜心苦中火烧吃,风味独特。 |